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水泥建築取代了傳統的石板建築,原本以為會比較堅固,沒想到卻是夏天熱,冬天冷,受不了的族人寧願在外面搭帳篷,結果蚊子住的最舒服。
石板屋拆掉了,有一些東西也跟著拆掉了,莫那魯道在山裡的呼喊成了遙遠的記憶,而這記憶也漸漸模糊,獵刀鈍了、弓箭鬆了、織布機垮了、小米酒不再香醇,我們還剩下什麼?泰雅只是一個名字嗎?
寒溪村幾個家族一起回到山上,想找回血液裡泰雅的精神……
要上不老部落可不是那麼容易,在寒溪派出所停好車以後,等接待人員來接,約15到20分鐘可抵達部落。
看照片就知道路有多顛,碎石子鋪成的山路只容一台車經過,連會車都不行,順便一提,這台車子是Land Rover,這樣略可體會這條上山的路有多困難。
bulau bulau
〝bulau bulau〞在泰雅語中是〝閒逛〞,發音就像漢語的〝不老不老〞,到了山上,接近大自然,到處逛逛,身心放鬆,好像真的離不老很近。
不老部落採預約制,必須三天前預約,而且每天最大接待量是卅人,從早上十點進入部落到下午四點前結束行程,除了參觀時間之外,整個部落有自己運轉的步伐,我覺得這樣反而比較好,畢竟我們只是過客,留下的越少越好。
部落主建築群,炊煙已經升起。中間的茅屋,當做餐廳用。最右邊的茅草屋,應該是存放木材的地方^^
簡單卻不簡單
別看這幾間茅草屋好像很簡單,經過這些年的颱風侵襲仍然屹立不搖,仔細看他的構造,依照長年風的方向,屋頂前高後低,以後方土堆為依靠,從後方吹過來的強風順著屋頂往上吹,反而增加屋子的穩定度,午後從前方吹來的風可以貫穿整間屋子,決不會有悶熱的感覺,如果風從兩旁來呢?往兩旁斜下的屋頂還是會把風導向屋子的上方。
這茅屋簡單嗎?與自然相處的智慧不簡單。
餐廳旁的茅草廁所,非常通風。
直接用原石製作的洗手台美麗大方。
一到部落,會館裡熊熊的爐火已經生起,每人先來一串烤肉,豬肉在火上翻動,不一會油脂就滴進火中茲茲作響,香氣也竄了出來。
我的竹棒太接近火燄,差點就斷掉,還好肉串沒有掉進火爐,如果大喊〝再來一串〞應該滿糗的^^
一口肉,一口小米酒,讚啊!
會館旁的小茅草屋,這應該是工作用的。
這些比較鮮豔的,有販售。
由於只有三輛車接送客人上山,人數比較多的時候就必須載兩趟,趁這個空檔到處拍拍照。
餐廳一角的柴火。
餐桌上的苧麻花。
厚重的木櫃,我只注意到喝小米酒的酒杯啦。
餐桌擺飾。
廚房前的食材,香菇是不老的特產喔。
餐具都是竹子做的。
在我們家這應該稱作烤箱。
會館內氣氛熱絡。
主人潘先生。
融入自然的脈動
大家一邊吃肉喝酒,一邊等人到齊,潘先生開始陳述號召族人回山上的原委及不老經營的態度,回山上重新融入大自然最大的問題就是工作,沒有工作就沒有生存的條件,所以潘先生規劃了不老部落的經營型態,接待朋友上山參觀,讓族人可以回到山上重拾泰雅的文化,同時也兼顧了工作。
於是開始種釀酒及主食用的小米、種織布需要的苧麻、玉米、蕃薯,後來還發現因為寒溪濕冷的氣候非常適合種植香菇,一般香菇都是種植在室內,不老的香菇全部種在室外,坐車上來的時候有許多樹林後面都是香菇園,這種最接近香菇原始生長環境的生產方式,讓不老的香菇經濟價值比一般香菇高上一截,不過也因為這樣,像是猴子、松鼠、老鼠、蜥蜴還有其他野生動物的騷擾讓香菇的耗損率也居高不下,但這也是自然的一部份。
吃飽喝足之後,潘先生開始帶領大家參觀整個部落,今天天氣雖說不上很好,但跟昨天的大雨比起來,還真覺得幸運。
部落旁的山坡,我們從這裡開始參觀部落。
山坡上的山豬,用來練習射箭的木頭山豬啦^^,遠看還真像。
瞭望台。
路口的警衛,只是這位警衛看起來像好好先生,一點都不兇。
小米田。
小米‧天與泰雅的恩賜
小米是泰雅族人的主要農作物,山上的耕作方式當然是不用農藥,不過一開始的時候很不順利,第一批種子種下去之後,長的不好,加上蟲害、鳥害(甚至還拿大排砲來趕鳥,不過砲放完了,鳥又回來了),收成少的可憐,潘先生開始找耆老、專家求教。
原來種植的時間、選擇田地的位置、風象、收成之後地力的恢復這些都要考量進去,潘先生說每顆種子都有他自己的記憶,記憶中有植物對土地的DNA紀錄,經過幾代的堅持,挑選長的最高,小米垂的最低的留下來當種子,這些土地的資料慢慢寫進小米的種子裡,現在如果沒有天災,小米可是長的又高又壯。
鳥還是會來吃,蟲還是會來啃,不過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部份,鳥會吃小米,可是也吃蟲,蟲會啃小米,別的生物也會吃蟲,生生不息的食物鏈是大自然的巧思,不老不過是其中的一部份,憑什麼剝奪其他生物權利,食物鏈如果中斷了,受害最大的也許是不老。
蕃薯、玉米、蘿蔔、薑、香菇……,只要是部落種植的作物,都是一樣的態度,人是自然的一部份,不是自然的主宰。
農地旁休息的竹寮和作物區。
有記憶的小米。
連蘿蔔都跟山下不太一樣。
認真的男人最帥,這張照片說明了一切。
山羊骷髏頭。
姆嘎亞 mgaya
mgaya是出草的意思,就是獵人頭,出草有許多禁忌,祖靈、知目鳥、夢境,都會影響出草的決定,這項習俗有其背後複雜的動機,也許是爭執或仇恨、也許是宗教習俗、也許是社會地位。泰雅也是會出草的原住民之一, 泰雅族人認為頭是靈魂之所在,獵到的頭顱有一種神祕的力量,可以用來祭祀祖靈,為族人祈福,泰雅族人相信獵過頭的男子死後才能進靈界。
現在以前擺人頭的架子擺著羊頭,不過有時候會不翼而飛,我懷疑那幾隻跑來跑去的獵犬。
晚上雞鴨會自己回去的竹寮。母雞帶小雞,不是每隻母雞都會喔。
不會帶小雞的母雞
部落中的雞鴨原本是圈養的,不過還是會跳出圍籬,在部落裡到處亂跑,有時還會跑到玉米田裡覓食,所以乾脆拿掉圍籬,採用放養的方式,照片裡的竹寮是他們晚上回去睡覺的地方。一開始放養的時候,跑到田裡的頻率更多了,有時部落的獵犬還會把它們當作獵物,口中咬著一隻雞向主人炫燿的時候還真不知該笑還是該哭。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把獵犬放在農地附近,雞鴨就不敢靠近,總算現在相安無事。
剛開始養雞,發現現在的母雞只負責生蛋,卻不會帶小雞,小雞的存活率很低,因為都是人工孵化,母雞對於帶小雞的記憶已漸漸消失,在山下找到一些還有記憶的老母雞,靠著他們,慢慢喚回母雞帶小雞的天性,現在部落裡到處是小雞跟著母雞的畫面。
苧麻田中的編織小屋。
現在會編織的泰雅族人已經不多了,不老為了承襲這項傳統技藝,請耆老教導下一代純正的泰雅織法。
潘先生的岳母,也是編織的老師。
傳承技藝的小女孩,正在編織頭帶。
編織工具。
苧麻,織布最原始的原料。
苧麻絲與成品,這些東西可以變成一條條色彩艷麗的泰雅飾品。
苧麻絲捲。
頭帶。
腰帶。
接下來參觀的是族人的住所,這是kwail的房子,kwail是個不簡單的男生,海外學成歸國投入山上的建設,有機會可以找他聊聊,不過最好是喝點小米酒一邊聊^^
通往二樓住宿的木頭梯。
一直都很喜歡這樣的原木桌。
穀倉,存放穀物及最重要的種子。
防鼠版,這樣老鼠就爬不上去了。
族人的木屋。免插電割草機,羊會吃草,卻不會連根拔起,哪個地方的草過長,就把木棍往地上一插,割草機就會自動運作啦。
粗獷豪氣的原木椅。
大草坪前的這座鞦韆讓大家愛不釋手,不過支撐的樹木已經枯死了,不知道還能存在多久。
簡單生活‧生活簡單
這一趟走下來,體會了泰雅與自然的相處之道,原來生活也可以這麼簡單。
以前聽過ㄧ個小故事:海邊的漁夫捕魚維生,靠著一艘小船,捕獲的漁獲量除了自己食用之外還可以到市場去交易生活所需的用品,平常閒暇,漁夫就坐在海邊,聽海的聲音、看雲的變化,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有一天一位商人經過,看著漁夫的生活方式,忍不住提醒他:你怎麼能這樣過生活,你應該去貸款,多買一些船,越大越好,到遠一點的地方去補更多的魚,賺到錢之後買更多的船、請更多的工人來幫你,你還可以把魚獲做成罐頭,賣到全世界,賺更多的錢。
漁夫問:然後呢?
商人說:賺到錢之後你就可以退休,每天坐在海邊,享受大自然的風景。
漁夫笑笑說:我現在已經在享受啦^^
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不過生活就是這麼簡單。
接下來回到茅屋餐廳,準備享受生活,部落的大餐要上桌啦^^
to be continued ……
拍攝工具:Pentax *ist DS
宜蘭報報 ilan Paper。尋找宜蘭讓人感動的方式ing
http://ilanpaper.pixnet.net
2011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宜蘭民宿,五結民宿,宜蘭旅遊景點,櫻桃鴨,橘之鄉蜜餞形象館,設治紀念館,宜蘭酒廠,礁溪溫泉,玉蘭茶園,馬告生態公園,五峰旗瀑布,新寮瀑布,林美石磐步道,羅東夜市,白米木屐館,羅東運動公園,親水公園,傳統藝術中心,羅東林業園區,宜農牧羊場,玉兔鉛筆學校,蘇澳冷泉,南方澳,情人灘,南方澳豆腐岬,武荖坑風景區,三星卜肉,三星蔥蛋捲,清水地熱,太平山,天送埤,大洲車站,青蔥博物館,礁溪肉包,三星蔥油餅,林場肉羹,奶凍卷,奕順軒,烤牡蠣,羊肉湯,肉羹番肉卷,香廚米粉羹,蒜味肉羹,溫泉空心菜,三星蔥,包心粉圓,登龜山島,烏石港賞鯨,綠色博覽會,望龍埤,不老部落,柯林湧泉,三星上將梨,棲蘭神木園,金車酒廠,宜蘭餅,福山植物園,安達魯西亞號